福建省2005届高考文综2月份模拟卷
政治
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,满分150分,时间120分钟
第Ⅰ卷 选择题(共70分)
一、 单项选择题(每题4分,35题共140分)
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》,提出了建设科学执政、民主执政、依法执政的执政党。其中,科学执政观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,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真正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。当前实行科学执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,实现决策科学化。据此回答1-3题:
1、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:C
①要想有所建树,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重视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,抓住重点 ④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
A.①② B. ②④ C. ①③ D.②③
2、我党之所以强调科学执政,从政治角度看,其根本原因在于( B )
A.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
B.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
C.党内腐败问题严重,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奉风险能力的需要
D.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
3、从经济常识来看,强调依法执政是因为( C )
A. 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
B.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弱点,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
C.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
D.党对市场经济要进行宏观指导
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于2004年9月3-5日在北京召开。在这次会议上,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武宽说,闭关锁国在当今世界不再适用,亚洲应采取“一体化”战略,积极变革。据此回答4-5题:
4、从经济学角度看,这是因为( A )
①市场具有开放性②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③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④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
A.①②③④ B.①②③ C. ②③④ D.①②④
5、通过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加强交流与合作,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这表现在:( D )
①吸收其他执政党执政经验,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②体现党的先进性,有利于增强党的影响力③有利于更好的推行民主集中制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品质
A.①②③ B. ②③④ C. ①③④ D.①②④
经国家批准,中国银行2004年8月26日举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,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首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银行。并预计有望在明年下半年上市。据此回答6-8题:
6、对中国银行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认识正确的是( c )
①削弱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②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③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④由公有制变成了非公有制经济
A. ①②④ B.②③④ C. ②③ D. ②④
7、2004年7月29日美国《国际先驱论坛报》载文指出:中国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就必须先整顿银行,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。下列对银行认识正确的是( D )
①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,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②银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③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,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④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,优化产业结构,提高经济效益
A.①②④ B.①③ C.②③④ D. ①③④
8、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在四大国有银行中最高:不良资产率较低,是中央选择中国银行实行股份制试点的依据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( b )
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
③联系的观点 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
A.①②④ B.①②③ C.②③④ D. ①③④
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。一个民族要发展,必须要有文化作为推动力。文化生产力,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。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,它所创造的价值,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。因此,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据此回答9-10题:
9、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,如果我们不开发,不使其具有特色的产业,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,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。反过来向我国出口。前几年,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。这给我们的启示是(B )
A.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,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
B.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,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
C.树立品牌意识,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
D.拒绝外来文化,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
10、中华文明有天人合一、与人为善、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传统,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。这是因为( D )
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②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惟一因素
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④能够为人的行为提供价值支撑和道德规范
A.①②④ B.①②③ C.②③④ D. ①③④
在从2004年6月2日开始的为期42天的勘测考察中,中德两国的科学家在一项科学考察中获得重大发现,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南中国海确实存在天然气水合物——“可燃冰”。据此回答11-12题;
11、这一事例充分体现了 ( C )
A.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
B.消极被动的实践是不存在的
C.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
D.认识总是自然地向前发展的
12、目前,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将“可燃冰”研究列为国家研究开发计划。中国地质大学正式开设公选课,在全国率先培养“可燃冰”研究的后备人才。这一事实表明(D )
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海底能源属于各国共同所有,任何国家都可以开发利用 ③国际竞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④高等院校是惟一的科研机构
A.①④ B. ②③ C.②④ D. ①③
38(35分) 、
材料一 :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纯收入增长状况表
年份 |
1978-1984 |
1985-1988 |
1990-2000 |
2001-2003 |
增长率 |
15.1% |
5% |
4.5% |
4.4% |
注:1998年到2003年,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连续6年低于1997年的1268元。2000至2002年三年农民收入的增量中有47.8%来自外来打工。
材料二: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状况比较图
材料三: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,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,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。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,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,加强农业,支持农业,保护农业,努力增加农民收入
回答下列问题:
(1) 材料一、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?(6分)
(2) 结合材料二,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,分析说明“统筹城乡发展”的必要性(8分)
(3) 2003年国庆以来粮食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,运用经济常识,谈谈对此次粮食价格波动的认识,粮食涨价对农民增收有什么影响?(9分)
(4) 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(12分)